酱块子最佳发酵温度28到32摄氏度。大酱块发酵方法是时间的长短随温度变化而改变,时间在60天左右,酱块子容易发过头了,会腐败变质而发臭的,室温控制在28到32摄氏度。大酱块子是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,主要制作材料包括玉米面和黄豆,把黄豆泡好烀熟然后捣碎做成这样的块子,然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发酵,最后掰碎加盐和水放到缸里再次发酵,就做成了东北特色黄豆大酱,东北大酱有豆瓣酱和盘酱两种做的比较多,但现在比较流行的只有豆瓣酱,所以所谓的东北大酱对现代人来说就是豆瓣酱。
做酱有两个过程:
1.酱块子的制作过程:在农历二月初(我选择的是二月初三),把挑选好的黄豆按照1:3(黄豆:水)的比例加水、上锅烀,开锅后转小火,烀三个小时左右,期间要经常的搅动,烀好后关火焖一个晚上,第二天把凉了的豆子放在搅馅机里搅碎,再将搅碎的豆子放在案板上,做成长方形的坯子,四斤豆子可做成一个或二个坯子,然后放在帘子上晾着,当坯子表面干爽不粘手时,用纸包起来,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了,开始时,要经常翻动,让坯子的每个面都晾到,这样大酱块子就做好了。
2.下酱的过程:
从二月初三到四月初八,经过六十多天的自然发酵,酱块的表面长出了很多霉菌,表明酱块子完成了第一次升华。在初七这天,把酱块子上的包装纸拿掉,用刷子将表面上的毛刷掉,然后掰成小碎块,放在帘子上晾干,把盛酱用的坛子洗净备用。盼望已久的四月初八终于到了,一早晨我就忙了起来,先把盐放进坛子里(豆子:盐=1:0.4),然后放入晾好的碎豆块,最后加水(豆子:水=1:4)、水要用晾凉后的开水。这样酱就做好了,三天后开始打爬(就是用木头做的下酱用的专用工具),早晚各一次,每次100下左右,打完爬后要将浮沫撇出扔掉。一个月后经过二次发酵的东北大酱就做好了。
做好的酱,可以用来做很多北方酱菜美食,比如蘸酱菜(大部分蔬菜、大葱),笨酱腌菜,酱骨头等。